一段故事,一方世界。故事五彩缤纷,世界万合唯一。
星元理论是世界观系统星元宇宙的基础设定,包含一套大体自洽的逻辑理论,是形成一套完备的世界观设定的设定基础。
在星元理论的基础上,「世界执笔者」(创作者)们可以在该框架内构建属于自己的星元世界观;诸多的星元世界观,组成了多彩而璀璨的星元宇宙。
前言:致创作者
创作者创作时,只要认定世界观符合星元理论,就可以视为被默认授权自由使用星元理论创作对应世界观;若创作者有着主动授权(包括不授权),则不考虑该默认授权。
致各位星元世界观的创作者:
很高兴你们关注星元宇宙。
你或许在观望,这个世界是否适合你,或者你的孩子们;亦或许已经在这里建设,维持着属于你的星元世界观。
星辰是伟大的,星空是浩瀚无垠的。我很喜欢星辰这个概念。星的能量是神秘而又包容的,默默地守护着这星空之下的每一份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母亲~~(大概吧)~~,那每个人又为什么不能有一颗独属于自己的星星呢?正因如此,「星元理论」出现了。
星元理论之中,个体即是「元」。每一颗星体都(曾)对应着一个个体,所以这一颗颗星体也可以是元,也即「星元」。
此外,星元宇宙是由诸多的星元世界观组成。那么对于星元宇宙来说,每个星元世界观,何尝不是星元宇宙的元?
我很喜欢这种概念,它让我觉得星元宇宙是一个完整且有活力的世界。
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我所珍视的这片世界——属于每个人的「星元宇宙」。
GoldSheep3,作于2024-03-10
注:一般来说,星元理论中的内容仅限于创作者层次——星元世界观中的生灵们不会或者很难得知这些信息;即使知道这些信息,也鲜少会使用星元理论中的星体论名词。
§1 星体论
星元宇宙包含着诸多星体,正是这些星体组成了整个星元宇宙。
星体的形态一般是正球体或者椭球体。当然,其他形态的三维星体也可以存在,但它一定具有一些特别的原因。
星体系
对于每个星元世界观来说,星体会组成一个固定的结构,称为星体系。星体系的结构类似于三次元的太阳系结构。
一般地,星体系结构包含一颗核星、若干颗地星和若干颗灵星,分别对应着三次元的恒星、行星和卫星。最小的星体系包含一颗核星和一颗地星。
核星是星体系结构固定包含的一颗星体,对应着三次元的太阳。每个星元世界观有着属于自己的核星。通常核星上不能有个体存活,且核星产生某些变化时对其他星体有很大影响。
地星是个体生存的星体,多个地星相当于多个世界。在设定上,地星之间可以通过航空技术行动,也可以通过传送技术相互传送。对于航空技术的范围限制,取决于创作者是否开放星元世界观,这是创作者的自由。
灵星可以不存在,也可以存在,具体和不同的星元世界观的星元素有关。灵星的设置是有一定规则的,详见下文元素论「元素转化和分化」部分。
星体系也可以包含其他星体,这些星体被称为地灵星,它们的意义由创作者赋予——它的存在一定是有独特意义的。
星体是与个体有关系的。每个个体都要与星体进行连接,每颗星体也要(曾)与某个个体进行连接。这部分内容详见下文星元论「个体与星体的对应关系」部分。
次星体系
星元宇宙中,还存在一种固定结构,称为次星体系。次星体系和星体系的差异在于次星体系不包含核星,只包含地星和灵星(也可能包含地灵星)。次星体系中的星体与星体系中的不同,创作者可以自由创造次星体系以实现某些目的。
对于次星体系来说,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是提供个体对应星体的承载地。这种作用的次星体系符合一定规则。
此类次星体系要与某个星体系的地星相对应,这颗地星在该次星体系中称为源星。该次星体系的地星数量与对应源星的灵星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而该次星体系的灵星的意义便是对应个体。同时,灵星可以属于某个地星,也可以同时属于所有地星(该源星上的个体不依附于某种元素),这些灵星也可以从原属某个地星变为属于另一地星,这都取决于创作者对元素体系的设定。
派生
星体也会新产生。这种产生过程类似于周围的物质成环状聚集,逐渐形成一颗星体。这种行为被称为星体的派生。星体派生会产生星体的意识。
星陨
星也会陨落。可能是没有了关联,或是物质不足以支撑,亦或是集群的要求。
星陨会落下流星,降落位置由世界观自行设定;陨落的星体包含星体物质(可能有变化)和一定的星能。
§2 星元论
在星元宇宙中,存在个体这个概念。这里的个体可以理解为意识及其容器。
一般来说,人都是个体,因为人都具有完整且独立的意识。
对于动物、植物等是否视为个体,我们可以引用修真小说中常有的一个概念:灵智。开了灵智的动植物具有星元理论中的「意识」,因此它们视为个体。只依靠本能的生物不具有完整且独立的意识,因此不被视为个体。
个体有着与非个体鲜明的差异:个体一定与某个星体形成对应关系。这种情况下,个体称为「元」,星体称为「星元」。此即也是「星元理论」这一名字的来源。
个体与星体的对应关系
个体在某一时间,一定满足有且仅有一个星体与其对应。个体可能之前对应某个星体,之后对应另一个星体,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个体不存在同时对应两个星体的时刻。一般来说,个体对应的星体存在于一个次星体系。
星体在某一时间,可能与一个个体对应,也可能不与个体对应,但同样不存在同时对应两个个体的时刻。
这种对应关系的实质可以理解为有一个星能连接(或相关元素设定的元素连接)始终连接着该星体和该个体。一旦这种联系被中断,个体就会发生转化,意识可逆转化为其他形式。联系中断后,会有一定的延迟反应时间(中断处和个体之间的星能尚未被个体消耗完毕,因此这一连接在此时处于「如连」状态),此时个体仍然是正常意识。
也就是说,「元」的存在需要依赖于「星元」提供的星能。
个体的产生与消逝
个体一定具有意识,否则它就不会被视为个体。如果意识消失,它就不再视为个体。
产生新的个体时(如生育),对应的次星体系就会派生新的星体。
如果此时这个次星体系无法派生新的星体,那么这颗地星就无法产生新意识。对于某些一定会产生新意识的行为,新意识会直接泯灭——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产生出的新意识。这一派生活动一旦开始就不会被干涉,但是新意识和新星体的关联可以被该星元世界观内、或直接在该次星体系中被干涉。
另外,如果在该次星体系中产生灵星属于某颗地星,且这颗地星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派生新的属于该地星的星体。这种情况下,新意识的产生可能被归入其他地星、无法归入地星、甚至无法产生。
在某些情况下,不排除某些个体对应的星体不存在于该次星体系,甚至可能存在于该星体系,亦或者是该星体系之外的另一星体系(极特殊情况)。
个体的转化
- 意识若可逆或通常不可逆转化为其他形式,仍然视为该个体。
- 意识若绝对不可逆转化为其他形式,不视为仍然存在的个体(称为前个体),对应次星体系的灵星仍然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方法破坏。此时这一星体不对应意识。
- 意识若可逆或通常不可逆转化为其他形式,但通过某种方式使得其能够被视为前个体,此转化不可逆(转化后的意识不存在星体可以对应),除非通过某种方式在转化过程中将意识与已有星体相对应。一旦发生这种转化,前个体概念上无法转变回个体。
- 不完整的意识视为个体,但若意识不完整的原因是意识破碎,则只有主意识视为个体。
- 若不完整的意识为全新产生,次星体系会派生星体。
- 意识破碎情况下,有且只有一个主意识。子意识通常无法转化为主意识,但转化为主意识后形成新的个体,原主意识仍然为其他子意识的主意识。这一形成个体过程不会派生新星体,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一主意识与已有的星体相对应。
世界意识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次星体系都有着星体与之对应。那么对每个星体系来说,其中每一颗核星、地星、灵星是否也有着个体对应?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星体系中的星体对应的个体与通常的个体不同。
对于这些星体而言,它们对应的个体意识是特殊的,这些意识看似并不独立,被称为世界意识。世界意识的特点就是它一定归属于一个集群,形成一种集群意识,这个集群意识的主控意识一般是核星的意识。
对于世界意识来说,其他意识会以主控意识为先,优于自我意识。主控意识会汇集集群中所有意识,并重新分配。
此外,一旦主控意识进入沉睡状态,其他意识之间就不会产生集群之间的交流,产生短暂独立状态。主控意识苏醒会使得集群态重新形成。
§3 元素论
星元世界观都会有一种或几种的元素机制。从星元理论的设计角度而言,这种机制是为了解释世界观中发生的不符合三次元物理规律的现象。元素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应于地星,也就是每颗地星都可以具有独特的元素机制,即使两种元素机制的地星位于同一星体系。
元素转化和分化
星元宇宙中的元素机制,应当都能被解释为来自「星」的转化或分化。「星」的能量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转化),也可以作为其他所有元素的源头(分化,此时星不在元素汇总表中存在)。
「星」的这种转化和分化行为在设定上一定可逆,但可以设定为通常不可逆以配合星元世界观自身可能具有的设定。
对于星体系中的灵星,其与对应地星的元素机制相关:对应关系一般应当为一对一关系,但少数情况下允许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关系,此种存在对多情况时应当逻辑自洽且尽量使多个类似的对应关系原理一致。
元素调用
每当个体想要调用其元素设定能力时,通常都会通过该连接传递消息,从其对应的个体处获取元素,传递到星体系的灵星,再传递给该个体。这一过程中,某一步骤被干涉,都会导致调用失败,此时个体会从星能连接得知星体传递的元素出现异常,除非干涉过程使得星体的传输过程继续而非被中断。
§4 扩展设定
该类设定来自于星元宇宙设定之初,星元世界观中的星元产物。推荐世界执笔者接纳该部分设定,但亦可忽略该部分内容。
蚀星兽
来自:Dimote
星元宇宙中有一种特殊物种,被称为蚀星兽(一说噬星兽),以星能为生存依托。其会尝试抢夺星元提供的星能连接并吸食提供的星能以生存,抢夺过程中也会尝试杀死星元对应的元,甚至替代。不过,蚀星兽不会尝试替代其生存,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星能。
蚀星兽的星元在身体内部,其身体内部环境类似于宇宙环境,因此可以承载较小的、密度较高的星体作为星元。这种生命体形式是整个星元宇宙中的意外。
蚀星兽的食量和体型有关,体型越大食量越大。由于一般的蚀星兽都没有太多的思考能力,会仅依靠本能进食,在进食量高于体型所能承载的星能时,多出的星能会使得蚀星兽体型增大。这种情况下,蚀星兽的食量也会相应增加,进而更多的进食。部分蚀星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进食的时候会控制星能吸食量,但这种具有思考能力的蚀星兽极为稀少。
蚀星兽会进行自体分裂生殖,其不存在性别,也不存在亲缘关系。蚀星兽只会在长时间未进食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自体分裂,分裂过程中释放的星能可以作为分裂后的蚀星兽的食物,从而维持生存。
后记:星元理论发展史
当前的星元理论为第三代前瞻版-修订2(0.3.2b)。
- 在理论中包含需要破坏性修改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情况下,会更新理论第二位版本号。星元理论不会轻易更新这一版本号。
- 在理论进行新增设定的小改动时,会更新理论第三位版本号。在第二位版本号相同的情况下,高版本兼容低版本。
- Jul 2, 2024 - 修订2:将蚀星兽移入扩展设定。
- Jun 30, 2024 - 修订1: 更新了星体的派生和星陨设定。
- Mar 22, 2024 - 更新0.3.0b
- May 30, 2022 - 更新0.2.1
- Mar 14, 2022 - 更新0.2.0
- 2021 - 0.1.0:「星元理论」概念提出